MOMOJI.故事接龙·让我们一起讲故事,做个有故事的人

感知/意识/自我

~前文摘要译文~
{ 任一段落可 [ 切到该章节 ] 进行续写接龙 }

~感知/意识/自我~

爱因斯坦说:宇宙最不可理解之处在于它是可以被理解的.这话越思量,就如同漩涡,越往里绕.

宇宙是存在的,就在那儿;人类也是宇宙中的存在,我们竟然以自己的方式感知到了它,还有了上面有关感悟的文字.

感知/意识/自我 by 飞~甜 @ 2019-07-12 16:19:47

切到该章 收藏 从此续写

~感知真实否~

对于宇宙,对于大千世界,我感知到的这些"画面",跟你感知的相同吗?人类感知到的与狗的相同么?我认知到的"红色"跟你认知的是一种感觉么?
 哲学家说,主观感受不可类比.ok,那不做个体间的比较了,只想一下单个个体的情形吧.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这些感知,这些意识,是真实的么?

感知真实否 by 飞~甜 @ 2019-07-12 16:58:47

切到该章 收藏 从此续写

~培养液中的大脑~

想起了以前读到的一段文字:培养液中的大脑--现在我对正在阅读这段文字的你说:"你就是那个在培养液中的大脑,你一切的感受都是插在大脑上的电极给你输入的电信号,包括这篇文章".你能证实或者证伪么?

培养液中的大脑 by 佚名 @ 2019-07-12 17:15:35

切到该章 收藏 从此续写

~感觉vs意识~

说到电信号的刺激对大脑产生感觉,这个场景在电影<黑客帝国>中出现过,生物学家说神经元传递电信号,暂且把感觉当成是电子层面的存在;
 那意识是不是电子层面的存在呢?
 试想一下人死时前后很短那段时间中,对比一下人体组成,细胞/化学成分/分子/原子/电子不会有差别,那刚才那人还有"意识",死后就没有了"意识",那意识到哪里了呢?
 也有人拿生肉做电击实验,发现没有生命的肉的神经可以感受电刺激而颤动;有此看来意识跟感觉不是一个层面的存在.
 这个意识,是不是就是宗教/神话中所说的灵魂?这是个什么层级的存在?

感觉vs意识 by 佚名 @ 2019-07-12 17:47:59

切到该章 收藏 从此续写

~意识是什么?~

意识是什么?

意识是什么? by 佚名 @ 2019-07-12 17:49:13

切到该章 收藏 从此续写

~意识~

意识就是对自我存在的认知,就是自己知道自己存在,是我识/自我感.

我能够感知大千世界的存在,自我的存在,感知自我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存在.

意识 by 佚名 @ 2019-07-12 17:49:41

切到该章 收藏 从此续写

~群体意识~

个体是有意识的,有人认为群体也是有意识的,叫群体意识.
 有人研究了蚂蚁,蜜蜂等社会性很强的动物,认为这类生物有群体意识.

群体意识 by 佚名 @ 2019-07-12 17:55:10

切到该章 收藏 从此续写

~《蚂蚁觅食行为的混沌-有序转换》~

《Chaos–order transition in foraging behavior of ants》(《蚂蚁觅食行为的混沌-有序转换》)这篇以群体动物蚂蚁为研究对象的论文,由北邮李丽香教授于2014年5月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它与Nature、Science、CELL公认为世界四大名刊)。国内外200余家知名媒体刊出了长篇报道,国外如:美国《时代周刊》、《每日科学》、《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英国《每日邮报》等。美国著名媒体AOL和NEWSY也进行了视频播报。国内如:《科技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

原文摘要如下: 

The study of the foraging behavior of group animals (especially ants) is of practical ecological importance, but it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widely applicable optimization problem-solving techniques. Biologists have discovered that single ants exhibit low-dimensional deterministic-chaotic activities. However, the influences of the nest, ants’ physical abilities, and ants’ knowledge (or experience) on foraging behavior have received relatively little attention in studies of the collective behavior of ants. This paper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basic mechanisms of effective foraging for social insects or group animals that have a home. We propose that the whole foraging process of ants is controlled by three successive strategies: hunting, homing, and path building. A mathematical model is developed to study this complex scheme. We show that the transition from chaotic to periodic regimes observed in our model results from an optimization scheme for group animals with a home. According to our investigation, the behavior of such insects is not represented by random but rather deterministic walks (as generated by deterministic dynamical systems, e.g., by maps) in a random environment: the animals use their intelligence and experience to guide them. The more knowledge an ant has, the higher its foraging efficiency is. When young insects join the collective to forage with old and middle-aged ants, it benefits the whole colony in the long run. The resulting strategy can even be optimal.

《蚂蚁觅食行为的混沌-有序转换》 by 佚名 @ 2019-07-13 12:20:37

切到该章 收藏 从此续写

~前文摘要译文~

摘要译文:
 研究群体动物(特别是蚂蚁)的觅食行为具有现实的生态意义,但也有助于开发广泛应用的优化问题解决技术。生物学家发现,单个蚂蚁表现出低维确定性混沌活动。然而,在蚂蚁集体行为的研究中,蚁巢、蚂蚁的身体能力和蚂蚁的知识(或经验)对觅食行为的影响相对较少。本文对有家的社会昆虫或群体动物有效觅食的基本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我们提出蚂蚁的整个觅食过程由三个连续的策略控制:狩猎、寻的和路径建立。为研究这一复杂方案,建立了数学模型。我们表明,我们的模型中观察到的从混沌状态到周期状态的转变是有家动物的优化方案的结果。根据我们的调查,这种昆虫的行为不是随机的,而是随机环境中的确定性行走(由确定性动力系统产生,如地图):动物利用它们的智力和经验来引导它们。蚂蚁的知识越多,觅食效率就越高。当幼小的昆虫加入集体和中老年蚂蚁一起觅食时,从长远来看,对整个群落都有好处。最终的策略甚至可以是最优的。

前文摘要译文 by 佚名 @ 2019-07-13 12:22:04

切到该章 收藏 从此续写

last by 匿名 @ 2019-07-13 12:22:04

章节模式 复制地址